为追寻革命足迹,传承红色基因,“疆山薪火,脉动青潮”社会实践团踏上井冈山这片英雄土地,走进柏露会议旧址,聆听革命后代江照明老人的深情讲述,触摸泛黄的历史信笺,并在井冈山革命博物馆重温峥嵘岁月。这是一次跨越时空的对话,更是一次涤荡心灵的红色洗礼。
柏露会议旧址

在青松掩映的柏露村,实践团学员们走进那座见证中国革命转折的木质老屋——柏露会议旧址。柏露会议是我党在井冈山斗争史上一次重要的决策会议,也是毛泽东根据革命形势及其敌我双方力量变化情况所做出的,战略上藐视敌人,战术上重视敌人的政策和策略理论的重要体现,柏露会议的胜利召开,为巩固和保卫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起到了重要的思想指导作用。斑驳的木板墙、简朴的桌椅,仿佛仍在诉说着当年的风云激荡。
更令人动容的是,我们有幸邀请到老红军江照明老人后代江传亮担任讲解员。他手持爷爷留下的老照片,深情讲述父辈们“一根扁担闹革命”的故事:“大革命失败的阴霾让一部分人信念动摇,有人逃离,有人甚至选择了背叛,但坚定的共产党人依然高擎火炬前行,坚信星星之火、可以燎原。”老人眼中闪烁的泪光,让历史瞬间鲜活起来。
江传亮老人的家
触摸历史的温度

跟随江老走进他的家中,一场小型“家庭红色展览”让学员们震撼不已。1930年红军战士写给家人的家书,字迹已模糊,但“革命必胜”的信念力透纸背;1951年井冈山老红军聚会的请柬,见证战火淬炼的情谊;认真抄写的毛主席语录,记录了“一边打仗一边学习”的岁月。“这些不是文物,是我家的传家宝。”江老的话让学员们肃然起敬。
康远桥
追寻红军足迹


午后,实践团来到著名的康远桥。前委书记毛泽东、红四军军长朱德曾于柏露会议前,两人踏步来到桥上,坐于桥墩上,在一起交谈了很长时间。会议期间,毛泽东同志每天早上在桥上看书。桥下的溪水潺潺,仿佛仍在诉说着当年的革命友谊。
井冈山革命博物馆
穿越时空的精神洗礼

井冈山革命博物馆,厚重的历史画卷徐徐展开。从朱德的扁担到红军战士的草鞋,从黄洋界保卫战的炮筒到《井冈山的斗争》的手稿,5000余件文物将井冈山斗争史娓娓道来。团队学员通过VR实景、场景复原等现代技术,沉浸式体验“挑粮上山”“红军医院”等历史场景,深刻领悟“坚定信念、艰苦奋斗、实事求是、敢闯新路”的井冈山精神内核。
当亲手触碰历史的纹路,当亲耳聆听革命后辈的讲述,井冈山精神不再只是课本上冷冰冰的文字。“疆山薪火,脉动青潮”社会实践团将以此次寻访为起点,让红色基因融入青春血脉,用行动证明:山河虽已无恙,吾辈更当自强!
供稿 时凯瑜
